我和老婆都是教师,自恃受过高等教育,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,从来没担忧过孩子的教育问题,儿子的成长与学习也没让大家太操心,各方面还算出色。我常常在那些陷入“水深火热”父母羡慕的见地中沾沾自喜。但之前,大家也开始为家庭教育大伤脑筋,由于儿子到了青春期,开始不听话了。
当初儿子还小时,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睡基本都要靠老婆这位主力军,我在打下手之余主动捡起管孩子这件“容易”事。婴幼儿阶段靠哄,儿子耍脾气了一哄就好;小学阶段靠瞪,叛逆我牛眼一瞪训两句即可;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,儿子渐渐有了独立思想,哄、瞪二法结合起来也还好使。初中三年级问题就来了,儿子不再仰望我,无视我瞪眼发火,而且软硬不吃。打是打不能,刚骂了一句,老婆就朝我使眼色,假如我还不住嘴,杏眼就狠狠地瞪过来。这可怎么样是好?懒散任性、吃饭挑食还可以原谅,违纪犟嘴、不想上学退步岂能容忍?尽管想过狠下心来不管,但失职之虞令我寝食难安;不让骂,唠叨几句,老婆的一句“你少管”又将我拒之千里以外。
再看老婆,好像故意与我唱反调,每件事同儿子商量,时时春风细雨。刚开始成效还好,儿子颇有从封建压迫踏进社会主义的优越感。看着娘儿两个得意的神情,我想,骑驴看唱本,咱走着瞧。由于我知道儿子,更熟知老婆。
果然不出一个月,儿子“旧病”未去又添“新病”。老婆在春风不解冬寒、细雨化作泪水亦无济于事后,也高声批评、呵斥起来。两人开始常常拌嘴,有时甚至因一点小事就势同水火。
看来,一头经受过大棒加胡萝卜的驴子,靠吆喝一定不可以了。于是我挺身而出勇敢“扑火”,说说儿子,劝劝老婆,费尽口舌,一番好意却招来儿子顶、老婆烦,只落得狼狈逃窜。从此时常惊惶失措、坐立不宁,这才了解家家都有难唱的曲儿。
虽然我了解自己教婴幼儿教育子的办法先是简单暴力,后爱唠叨。鉴于此,老婆宁可与儿子孤军“战斗”,即便败得丢盔弃甲,气得浑身发抖,也一直不愿将“先锋官”的大权旁落。没了我的高压,儿子愈加甚嚣尘上,对老婆的话也视而不见不说,还常常耍贫嘴、顶嘴。
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焦头烂额间,问计于报纸和书本。教育家孙云晓的“家庭教育需要爸爸妈妈网盟”让我茅塞顿开,佟丽华“中国90%的爸爸妈妈都不合格”的论断更令我辗转深思……
有一天,又一场母子辩战开打,我不再像平常那样心烦意乱,而是静听两人的论点论据。硝烟过后,我单独对眼圈红红的老婆诚恳地说:“专家讲家庭教育对爸爸妈妈来讲第一是自我教育,其实质就是要改变爸爸妈妈自己。大家需要有勇气深思我们的教育,我承认我的教育方法不是过于严厉,就是没完没了唠叨,而你对儿子的平时学习需要太严,目的过高,对习惯培养又偏于过分娇纵。”最后,我深情地说:“妈妈管儿子没错,我会永远爱你支持你!只不过咱们观念还应转变,办法还需改进……”
私底下我则跟儿子说:“你或许有你的道理,大家会慢慢去理解。但你应该先了解母亲的爱心、苦心……”几次过后,儿子语气不再强硬,家庭环境开始和谐了。我将此总结为:不会做的当面烦,会做的私下谈;改变自己,方能克难。
但儿子是个活生生的人,比较容易受外面魅惑、干扰。积习难改,时好时坏。爱发火的问题我改得差不多了,但抓住问题爱唠叨的状况还时有发生。尽管我了解我唠叨的时候,儿子无动于衷,老婆无可奈何,但我却身不由己。
我有一个习惯,只须看到书上有好的文章,就借助吃饭闲暇读给儿子听;在单位看到报纸、网上有价值的就下载打印回家给儿子看。2014年12月18日中国教育报第九版的“《一认真你就赢了》传授独家成长诀窍”引起了我的注意。我在网上查找更多有关信息时才了解,北大才女李若辰的妈妈刘称莲是一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、心理健康咨询师,出版过《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:构筑爱的边界》和《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:一块吃“苦”的幸福》等畅销书。看来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父母。
细读着打印出的材料,我灵光一闪,有了,不该唠叨,写还不可以吗,我才疏学浅写不出书,写本“家教日记”可以吧。跟儿子交流后,我让他找来一个本子,扉页上我写下如此一段话:人都需要准时总结深思,才会不断成长进步,包含我和你妈妈。这里不只将记下你的问题、过失,记下你的新优点、新长处,更记下你成长道路上,大家大伙的苦辣酸甜……
说到做到,天天晚上我把唠叨变成文字,理性地把批评、建议、褒奖、鼓励之类的话都整理在本子上。儿子的问题用“△”标示,优点则用大大的“☆”突出,我还常常拿给儿子看他“☆”的多少,再加上老婆一贯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儿子真的开始变了,大家也真的尝到了爸爸妈妈网盟教育有哪些好处。
“期望,它记下更多的是你的收成与快乐,使之成为一部幸福畅想曲。”这是扉页上我写的最后一句话。不了解是冥冥之中的巧合,还是儿子有心为之,家十几个本子,儿子就挑了封皮上印着“幸福畅想曲”的这个本子——看来,幸福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一同的期盼。
感谢家教日记带给大家的和谐,期盼我家的幸福畅想曲永远激荡悠扬。